6月8日,世界海洋日。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,2009年始,第63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这一天确定为“世界海洋日”,旨在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生态。
而事实上,占地球面积71%,在整个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着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,正慢慢被我们身边那些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“填充”,这些垃圾中超过四分之三为塑料。
那些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就此消失了吗?研究显示,这些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、分解,会变成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颗粒,再通过食物链、水等各种方式,再次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。
中国海洋垃圾数据:海滩区域最多
作为拥有较长海岸线的国家,中国的海洋环境也正受到海洋垃圾,特别是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威胁。
近日,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海洋环境状况公报,2018年,相关部门对57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,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、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。
结果显示,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、港口航运及临近海域。其中,尤其是人类活动密集的海滩区域,垃圾的平均个数和平均密度都高于其他区域。
不论是海面漂浮垃圾、海滩垃圾还是海底垃圾,塑料袋、塑料瓶等塑料类垃圾数量都是最多的,约占海洋垃圾的77.5%-88.7%。
而这样的影响很可能通过食物链最后回到人类自己身上。2018年,一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中提到,2014-2016年,中国海域的海鱼、海水制食用盐和商业双壳类动物都被检测到有微塑料。
数据新闻编辑:汤子帅 实习生:王子薇
新媒体设计:许骁 校对:何燕、卢茜